經(jīng)典北京十三陵 定陵 昭陵 關(guān)帝廟
十三陵的總體布局就像一棵大樹,每個陵墓如同是樹枝,大樹的主干就是通向陵墓的神道。神道,是進入整個十三陵的必經(jīng)之路。神道兩邊排列著十八對巨大的石像,這些文官和武臣的雕像,表示皇帝在死后仍是帝國的主宰。按照中國古代皇陵的陵寢制度,陰宅仿照陽宅,十三陵的地面建筑全部仿照紫禁城的皇宮建造。外圍是高大的城墻,城墻內(nèi)的宮殿也嚴格地按照一條縱向的中軸線分布。在十三陵每一個陵墓的后部,都建有一個明樓。明樓下立有皇帝的墓碑,明樓后是皇帝的墳?zāi)埂?/span>
十三陵神道的風水也是相當?shù)暮,左右各有龍山和虎山把門,兩山之間的神道全長7公里多,自南向北依次建有石牌坊、大紅門、長陵神功圣德碑亭、石像生、龍鳳門、七孔橋等建筑。我們就在大紅門前下車,走過紅墻黃瓦,莊嚴肅穆是十三陵的正門,就正式進入十三陵景區(qū)了。(很遺憾,沒有買票進去)
定陵是明代第十個皇帝明神宗,也就是萬歷皇帝朱翊鈞和他的兩位皇后的合葬陵墓,朱翊鈞生于1573年,死于1620年。10歲即位,58歲駕崩;60大元門票,我們走進了定陵博物館,一進陵門,遠遠就可以看見那高高的明樓,明樓是陵墓的標志性建筑,樓內(nèi)樹圣號碑,篆額“大明”,陽刻“神宗顯皇帝之陵”。
為什么明樓前面沒見到祾恩殿呢?其實原來是有的,但現(xiàn)在只剩下幾個石頭墩子了,其它的都被李自成燒了。
祾恩殿遺址和明樓之間有一個門,叫欞星門又叫龍鳳門,聽導游說,人不可以從這個門進去,因為這是皇帝死后要從這里抬進去,換句話說,這里是通向陰間的門。
地宮是陵墓的主體,位于明樓的正后部寶城(大土堆)下面。其實我們真有點對不住萬歷皇帝,他也沒犯什么大錯,死后墳還被挖開了。沒辦法,就當是代表明朝的皇帝們做點貢獻吧,滿足一下后人的好奇心。再說了,還是怪你當年建的不夠隱蔽,管理也有疏漏,還弄個指路碑放那,特意告訴后人陵門在哪,不挖你挖誰啊。好像當初是想挖朱棣的陵,弄了幾個月沒找到門,才轉(zhuǎn)過來挖這個的,定陵地宮是目前十三陵中唯一被開發(fā)的地下宮殿。
從地面的隧道口開始,經(jīng)過了長達40公尺的隧道,才通入深藏在地下7.3公尺的地宮大門。地宮是由五個石拱券結(jié)構(gòu)的殿堂組成的,就是聯(lián)接起來的前殿、中殿,中殿兩側(cè)的左右配殿和后殿。前殿沒有任何擺設(shè),相當于一個前廳。中殿是地宮的正殿,當中放置了寶座、五供(香爐,燭臺、花瓶)和長明燈。左右兩側(cè)配殿沒有隨葬的器物,空蕩蕩的棺床顯示這里沒有被真正使用過。后殿是最重要的一進了,它是放置棺材的墓室。當中放置了朱翊鈞的棺木,兩側(cè)是孝端、孝靖兩個皇后的棺木。在棺床上下的朱漆箱子是用來放置隨葬寶物的。
萬歷皇帝朱翊鈞是明朝在位時間最久的一位皇帝,其漫長的帝王生涯卻充滿了悲劇色彩。在這座墓室中,同死者一起埋葬的還有一個凄婉的愛情故事......
中午一點鐘,我們走出定陵,又去了昭陵,昭陵的地宮還沒有打開,只能參觀一下地上建筑了,定陵的地上建筑破壞的比較嚴重,在昭陵可以補償一下了。出了昭陵,在當?shù)厝说膭裾f之下,我們?nèi)チ艘粋叫十三陵關(guān)帝廟的地方,當?shù)厝苏f十三陵陰氣比較重,拜一下,求個出入平安,呵呵,關(guān)老爺保佑哦!